西宁大通:“菜篮子”里的丰收年

作者:中国新闻网 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农业部

  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。 回望大通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,犹如翻阅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,从农业的蓬勃发展到工业的转型升级,从教育的薪火相传到医疗的贴心守护,从文化的传承创新到旅游的蓬勃兴起……每一个行业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  金秋时节,走进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蔬菜种植基地,成片的红菜苔出苔势头良好、翠色欲滴,长势喜人。放眼望去,数十名务工群众在菜地里忙着掐苔、搬运,一派丰收繁忙景象。
  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大通以来,利用青藏高原海拔高、光照足、温差大的特点,发挥冷凉蔬菜的适宜产区的优势,待年内头茬豆苗于8月初全部上市后,抢抓机遇,种植了面积达220余亩的第二茬新品蔬菜红菜苔,经过近2个月时间的生长,抢“鲜”上市。据了解,这些蔬菜24小时内就可随着冷链物流通道便“强势出圈”,走俏北上广等全国各大市场。
  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陈飞说:“我们企业已经入驻大通8年了,目前基地占地面积2000多亩,其中施设温室占地500多亩,施设温室种植的蔬菜有菜瓜、辣椒、黄瓜等蔬菜,露天地蔬菜面积占800多亩,主要种植豆苗、龙牙白菜等订单蔬菜,主要销往北上广,每年蔬菜总产量达600万吨,年产值达1800多万,辐射带动六个村务工人员达1500人次,年发放工资130余万。”
  家住城关镇寺咀村村民马彩霞,一家四口人靠种植几亩地为生,为了补贴家用,她就到邻村的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期务工,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。
  务工人员马彩霞说:“已经干了4年多,一个月的工资2000多元,家里的孩子也能照顾上,家务活也能做上,一切都好,比外面打工好,是家门口的工资。”
  风好正是扬帆时,不待扬鞭自奋蹄。近年来,大通县着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,深入推进“菜篮子”工程建设,以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新三品一标为落脚点,保障蔬菜稳定生产和有效供给,加大产销对接力度,是西宁市重要的“菜篮子”稳产保供基地。
  据介绍,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295栋,塑料拱棚780栋,智能温室11栋。建成千亩以上的蔬菜基地6个,百栋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11个。全县蔬菜播种面积7.38万亩,年总产量24.11万吨,其中:设施面积1.55万亩(含复种),年产量达5.425万吨;露地蔬菜种植面积6.25万亩,年产18.685万吨。全县累计建成保鲜库23座,储藏能力26000吨,2023年销往省外的甘蓝、茼蒿、豆苗、西兰花等冷凉蔬菜数量15万吨,产值达3.8亿元。利用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园资金900万元,打造高原冷凉蔬菜种苗繁育中心,建设净菜加工基地建设项目,建立蔬菜生产线3条,实现年加工蔬菜 600 吨,推进“ 生产+加工+科技”一体化发展。蔬菜产业变身为全县支柱产业,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增强经营主体生产蔬菜的积极性,将产业兴旺的“幸福路”铺到群众家门口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  大通清明油菜籽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清明说:“今年种植了300多亩蒜苗,今年的市场行情比较好,收益也挺好的,增强了我以后种植蒜苗的信心。”
  县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广生说:“按照西宁市‘菜篮子’工作的要求,大通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,近年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,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2024年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9个百千亩基地,其中重点打造了茼蒿、豆苗等六个单品精品基地,以订单方式销往上海、福建、广州等大型的批发市场,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下一步,我们继续做大做强蔬菜基地,助推乡村振兴。”

其他城市预警

查预警 保留所有权利@2018-2030 www.chayujing.com 闽ICP备10204044号